1939年天津海河特大洪水全城被淹,街道水深三米市民乘船出行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7-09-16 09:17:30  阅读:6034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方中信

抗战期间,1939年8月到10月,天津发生了一场特大洪灾,市区80%地区被淹,超过10万间房屋被冲毁,65万天津及其周边灾民无家可归。交通、工商业濒临瘫痪,直接经济损失法币约6亿元。水灾过后,霍乱、伤寒和痢疾等病肆虐天津,那段时间,天津成了恐怖之城。

洪水的直接原因是暴雨。1939年8月,华北地区普降暴雨,海河上游和天津市内多处河道水势猛涨。8月中旬,杨柳青被淹,静海一带数十里洪流一望无际。杨村以西,永定河、北运河、龙凤河连成一片。天津市的周围被洪水包围了。

8月11日,洪水涌入市区。北大关、大胡同浸水;关上一带水深已达三尺;海河已平槽。《大公报》报道:“英租界大街为水淹没,海河水位已超过特三区沙袋所筑成之堤岸,进入市区。”

当时天津被日军占据,但英法租界仍保持着相对独立。日军天津防卫司令官本间雅晴建议抗洪指挥命令系统一元化,日伪天津市市长温世珍和天津英租界、天津法租界当局共同配合。日本出动第二十七师团和中日官民以及英法驻屯军修坝排水,并进行防疫、救护和清扫等抗灾工作。天津市内所有船只全部投入到救灾中。过去日军统治天津后,从新兴路一直到小刘庄,建立了一条封锁线,边界驻满岗哨,围住英法租界,这次因洪水关系,日军终于撤除了封锁。在天灾面前,即便是敌对国,也只能联手抗灾了。

8月20日午前,郊区富户难民5万多人,有的乘船,有的乘牛马车,携带各种家具和五六百头奶牛,通过日军封锁线进入英租界避难。他们原本以为终于找到了一处平安地,但没想到,这里也很快成为泽国。

洪水冲破了天津市区西南部的大兜湾、万德庄两处堤岸,水速以海秒2米之势,沿南门外大街、鞍山道、沈阳道浸入南市、日租界和英法租界。8月20日下午3点,英租界工部局水电厂被淹,水电供给中断,只得依靠供给法租界的比国水电厂援助,英租界内自来水也断了。佟楼附近的英国赛马场、乡谊俱乐部,剑桥路(今重庆道)均被水淹,马场道水深已达一尺半。

坏消息一个接一个。8月20日下午5点,南运河决口,洪水漫到墙子河(今南京路),海河沿岸的英法日租界成了重灾区。晚上9点,洪水漫到老城厢,南市、广开、西南角等地被淹,南市一带水深达二三米,汪洋一片。

8月21日,天津全城被淹没,水深一至五尺不等。洪水直接冲击着海河各桥的桥面;鞍山道溥仪住过的张园,看着像是建在湖中的古堡;马路上小船在水中来来往往,一派百舸争游景象;日租界的邮局临时局改在二楼窗台上办公,顾客站在船上交办业务。中原公司(今百货大楼)大楼只露出了一半;八里台成了水世界,大道、田圃、河沟、小桥都消失在汪洋中。

8月22日,英租界中街(今解放北路)水深已达两尺,法日租界水深达7尺。所有的商店都停业了。洪水继续从北方灌入,沈庄子、王庄子、郭庄子、旺道庄、姚家台均被水淹,居民在没腰的水中挣扎着转移。救济船一来,人们便争先恐后往船上挤。

8月23日到25日继续连降暴雨,平均每日水位上涨8寸,海河的水面与租界内的水面已连在一起,看不出哪里是河道,哪里是陆地。英法租界水深处已达三米,最浅的地方也有一米多。耀华学校水深两米,墙子河水位高过堤岸一尺,海光寺一带水深达三米,洪水吞没了日军营房,日本兵也没地方去了。

8月29日,海河冯家口决堤,大直沽、大王庄、唐家口、东局子、沈王庄和郭旺庄等地区被淹。30日,李公楼等周围地区成为重灾区。至此,整个天津市区被淹的区域达70%,绝大部分天津人生活在水中。没被水淹的地方,只有地势较高的河东特三区、意租界、特二区、河北大马路、二马路、三马路、河北大街、估衣街、侯家后、针市街、大夥巷、太平街。

遭遇了这场大灾,天津已面目全非,全城荒凉寂静,房倒屋塌,街上只有少数华商乘着小船荡漾波中,兜售货物。夜晚是黑暗世界,洋烛、手电、油灯成为最重要的物资。日本摄影师秀魔克作拍下水灾照片,后来出版了影集《天津水灾记念写真帖——天津居留民团》,留下珍贵影像资料。

9月初,大沽与塘沽又发生了海啸,海啸过后,塘沽渔民们离开家,登船避难;自天津到石家庄均成汪洋,仅露出少数较高的城填宛如孤岛;从天津到任邱,从唐官屯到天津,都只能陆地行舟。

9月初水势停止了上涨,但随之而来的,是老百姓更不愿意看到的物价飞涨。没办法,物资确实短缺,而且,总会有商人发国难财。8月中旬,大米每包38元,面粉每袋8.5元;8月底,大米40余元,面粉10元。每张半斤的大饼售价0.2元,猪肉每斤1.4元,牛肉每斤1元,花生油每斤1.2元,韭菜每斤0.3元,煤球每元35斤,蜡烛每包1元。住在英法租界的中国居民大多数是富人,只能以土豆、洋葱充饥;华界的难民只能吃树皮,最后树皮也都没了。

天津市各社会团体、学校及慈善机关都展开了救济工作。商会、民众教育馆、红十字会、佛教会、青年会等,以影院、学校、会馆等为场所,设立收容所,发放救济粮。商会每天救济人数最高可达2.5万余人。英法租界当局向灾民提供避难场所,耀华中学、法汉中学(今21中)和赛马场等处各收容难民数千人,英租界警察负责免费发给难民食物,许多医生义务提供了医疗救助。中原公司、中原银行自动组成中原公司赈灾会,每日准备馒头、蔬菜、水发放给灾民。

但全部难民达10余万人,露宿街头者更是无法统计。墙子河(今南京路)的河水本来平时就总是臭水溢出,水灾后更是污水四溢,臭气冲天。各种疾病肆虐,有人吃了有毒的食品而死,有人触电而死,洪水期间,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。水灾过后,各种修复重建,又是一番惨淡景象。(文:何玉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