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春后气温剧降 中医饮食养生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6-03-10 10:29:44  阅读:213
   一般冬春过渡季节,气温逐渐上升,但有的年份,冬末比较温暖,入春后,常因较强的冷空气袭击导致气温剧降,而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平均值,这种前暖后冷的天气称为“倒春寒”。“倒春寒”最大特点是春季的多发传染病与低气温交织,极易导致各种感冒病症或慢性病急性发作。中医专家认为,一般人群除了要关注气候变化,注意“春捂保暖”外,还可以学一点养生防病的招数。


 
  民间的“春捂秋冻”养生谚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。春捂指的是春季气温刚刚转暖,不宜过早脱掉冬装,因为经过冬季几个月,身体产热散热调节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,从冬季到初春,容易大暖大寒,早晚温度和中午的温差比较大。如果过早地脱掉冬装,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,人体受寒以后抵抗力下降,很可能让慢性病急性发作,而心脑血管病在3月发病率较高。
 
  春季养生要注意精神调适。中医认为春属木,和肝相应,肝主疏泄,这时候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事情,不要使情绪抑郁。所以主张春季踏青赏花、登高旅游,这样有利于春阳的生发,达到天人相应的目的。饮食调养上,要注意食用温补阳气,性温升散的食物,比如说葱、蒜、姜、韭菜等,但是辛辣和发散的食物也不能过度,另外中医主张春天用甘味补脾的食物,像大枣、山药等。多吃新鲜蔬果,以利于平肝清热通肠。起居调养上,专家主张早睡早起,避免春困。运动调养上,春天阳气生发,应该多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或放风筝,建议行动不便的老人多晒太阳。随着春天转暖,致病微生物容易繁殖,传染病增多,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少到公共场所活动,慢性病的人防止过度劳累旧病复发。
 
  初春3月,防止上呼吸道感染,养肝、强心安神十分重要,需要提醒的是,不要过早减去外衣,应多捂一段时间,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,适应新的气候条件。
 
  经过一个冬天的寒冷,人体的阳气已经深藏于体内不能散发,所以在“倒春寒”时可以吃一些葱姜蒜等味冲的食物,它们能够益气通阳、祛散阴寒,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能起到杀菌防病、预防春季感冒的功效。
 
  此外,葱、姜、蒜、洋葱、白萝卜、芥末等食物含有的活性成分含硫化合物,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,可以减少自由基产生,预防衰老。需要提醒的是,含硫化合物等活性物质遇热会被破坏。所以吃味道冲的食物时,尽量少高温加热,能生吃的就尽量生吃,接受不了生吃辣味的,也不要煮得太熟太烂。